返回 电脑版
《廉耻》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顾炎武)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廉耻
清代-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媿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廉耻》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
    礼义,治人之大法;
    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
    廉耻,立人之大节;
    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
    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
    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
    行己有耻。”
    个人处世必须有耻。”
    孟子曰:“
    孟子说:“
    人不可以无耻。
    人不可以没有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能以无耻为可耻,就能免于羞耻了。”
    又曰:“
    又说:“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因此(国家领袖人物)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
    顷读《颜氏家训》有云:“
    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
    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
    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我当时低首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
    嗟乎!
    哎!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媿哉!
    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么?
      罗仲素曰:
      罗仲素说: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
    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风俗是天下的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
    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
    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
    《吴子》曰:“
    《吴子》说:“
    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
    《尉缭子》言:“
    《尉缭子》说:“
    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而太公对武王:“
    而太公望对答武王则说:“
    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
    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
    因为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
    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
    难道还有欺凌平民、抢劫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么?”
    《后汉书》:
    《后汉书》上记载:
    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
    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
    ‘使马如羊,不以入廐;
    ‘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
    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
    悉以金马还之。’
    把金和马全部退还。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羌人的性格贪婪重视财物但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
    呜呼!
    唉!
    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么!
    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我对辽东的事件不能无感。
      杜子美诗:
      杜子美诗道:“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一本作“廉耻将”。
    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
    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
    诗人本来的意思,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
    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
    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了他,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并且筑了小城防守。
    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
    从此以后朔方防御侵掠的战事就没完没了,至今还成为边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贪财引起的。
    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所以贪财的人作将帅便边关到夜间也洞开着无人防守。
    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可以治国吧!
      
      。

    图片版
    廉耻

    顾炎武(明末清初)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

    顾炎武相关作品
    与友人论学书-顾炎武(明末清初)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

    海上四首-顾炎武(清代)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

    精卫·万事有不平-顾炎武(清代)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

    又酬傅处士次韵·其一-顾炎武(清代)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 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雠旧相家。 陵阙生哀回...

    秋山二首-顾炎武(清代)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