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焉。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闻者无不匿笑。
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之为“盗户”。
清朝顺治年间,山东滕县、峄县一带,十个百姓中就有七个是盗寇,官府也不敢抓捕他们,后来,这些盗寇受了招抚,归顺了朝廷,县官把他们另立户册,称之为“盗户”。
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之,盖恐其复叛也。
凡“盗户”与一般老百姓发生争执,官府总千方百计地袒护他们,为的是怕他们重新造反。
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
后来打官司的人便往往冒称是“盗户”,而另一方却极力揭发对方是假的。
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焉。
每每打官司时,诉讼双方先不去争论是非曲直,而是苦苦争辩谁是真盗假盗,还得烦劳官府去查阅户籍。
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日:“
正巧,官署里经常有狐狸作祟,县官的女儿被狐狸迷住了,请了法师,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放进了一个瓶子里,准备用火烧死它,这时,狐狸在瓶子里大声喊叫:“
我盗户也!”
我是盗户!”
闻者无不匿笑。
听到的人无不暗笑。
。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附则据《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补
〔顺治〕清世祖(福临)年号(l—)。
〔滕峄之区,指今山东滕县峄县一带。
〔受抚〕接受招抚,即归顺宫府。
〔左袒〕偏袒。
〔每两造具陈〕常常被告和原告双方都进行申诉。两造,诉讼双方。
〔稽籍〕查证盗户名籍。
〔明火劫人〕谓公开行劫。明火,手执火把。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王太常,越人。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