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螳螂捕蛇》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蒲松龄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螳螂捕蛇
清代-蒲松龄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螳螂捕蛇》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有一个姓张的人,偶然在山谷溪边走路,听到山崖上传来很凄厉的声音。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他就找寻道路爬山崖偷着看,只见一条身围有碗口粗的大蛇,正在树丛中摆来扑去,不时用尾巴击打柳树,柳枝被打得纷纷折断。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蛇不断地辗转翻腾,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控制着它。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可是仔细观看又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姓张的人非常疑惑。
    渐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逐渐靠近上去,才看到原来是一只螳螂占据在蛇的头上,用螳臂紧抓着蛇头,无论蛇怎样颠扑都掉不下来。
    久之,蛇竟死。
    过了好长时间,蛇终于死了。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再看蛇的额头上的皮肉,都已经破裂开了。
      
      。

    图片版
    螳螂捕蛇

    蒲松龄(清代)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

    蒲松龄相关作品
    聊斋志异·小翠-蒲松龄(清代)

      王太常,越人。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

    崂山道士-蒲松龄(清代)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

    席方平-蒲松龄(清代)

      席方平,东安人。其父名廉,性戆拙。因与里中富室羊姓有郤,羊先死;数年,廉病...

    狼三则·其二-蒲松龄(清代)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

    山市-蒲松龄(清代)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