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膴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昆山的徐健庵先生,在自家住宅后面建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
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
他还让工匠砍削木材,打造了许多大书橱,收藏了数万卷书籍,并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门别类地存放。
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
经部中还附带了经传义疏等书,史部里增加了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书,子部收纳了卜筮医药等内容,集部则增添了乐府诗余等作品。
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
总共七十多个书橱,按类别摆放得井井有条,贴着白色的标签,套着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书籍整齐排列,光彩夺目。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
于是,先生召集儿孙们登上藏书楼,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说:“
吾何以传女曹哉?
我该用什么来传给你们呢?
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我们徐家祖上清白起家,靠读书应试发迹,我对此耳濡目染已久。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
我常感慨那些做父祖的人,有的想把土地房产传下去,但子孙未必能世代富裕;
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
有的想把金玉珍玩或古董器物留给后人,但子孙未必能永远珍惜;
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有的想把花园池塘、歌舞车马等享乐之物传下去,但后代也未必能长久享受这些乐趣。
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
我正把这些当作教训,那么,我到底该拿什么来传给你们呢?”
因指书而欣然笑曰:“
说着,他指着满楼的书籍,笑着说道:“
所传者惟是矣!”
我要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
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于是,这楼便被命名为“传是楼”,而先生请我写一篇记文。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由于我体弱多病,一时难以动笔,先生多次来信催促,最后我只能写下以下文字回复先生。
“甚矣,书之多厄也!
书籍所遭遇的灾难真是太多了!
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
从汉代以来,皇帝常用丰厚的赏赐购买书籍,而名公贵卿也常用重金交换典籍。
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
有的人亲自抄写,有的人雇人誊录。
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然而,即便费尽心力收集来的书,往往不久之后又散失了,由此可见,藏书是多么困难啊!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不过,我认为藏书难,守书更难,守书难,读书更难,读书难,亲身实践并有所体会更是难上加难!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
如果藏书却不能守住,那和没有藏书没什么两样;
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守住了却不去读,那和没守住也没什么区别。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即使读了,但如果嘴上说一套,行动上却是另一套,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只学了些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实质内容,那就是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去欺骗世人、沽名钓誉的人,这种人与不读书又有何不同呢?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最初广泛涉猎,到最后则专注于某一领域。
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固步自封。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真正会读书的人,以探究生命和道理为基础,最终将所学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他们追根溯源,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明白了之后付诸实践,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尊重听到的道理,努力践行学到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善于读书的表现吗?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
如今,健庵先生已经将书中所得的道理运用出来,在朝廷之上受到天子的器重,被士大夫们敬仰效仿,为国家增添荣耀,称颂美善,绰绰有余。
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膴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
他还将这些道理推广开去,用来训导后辈,使他们能够考取功名,获得高官厚禄,成为当世公认的贤才,我唯有赞叹不已,认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
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遵循这样的道路,即使把学问传承给子孙后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至于像我这样的人,实在没有资格参与其中。
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
我平日愚钝无才,虽然有书却无法好好阅读。
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如今到了晚年,只能蜷缩在穷乡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东西早已衰退殆尽,本就不配为这座楼作记。
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但先生再三嘱托,我也只好勉强写下这些话作为回应,不知先生能否宽恕我的浅薄与谬误呢?
〔昆山〕县名,今属江苏省。
〔徐健庵〕指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清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一六七〇年)探花,授编修。曾任《明史》总裁官,《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副总裁,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著有《通志堂经解》。家有“传是楼”,藏书甚富,辑有《传是楼书目》。
〔间〕近来。
〔经史子集〕中国传统图书分类的四大部类。经部包括儒家的经典和小学方面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总集专集。
〔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
〔义疏〕疏解经义的书。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
〔日录〕指史官按日的记录。
〔家乘〕家谱,家史。
〔山经〕泛指记录山脉的舆地之书。
〔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乐府〕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诗余〕词的别称。
〔部居〕指以类相聚,按类归部。
〔类汇〕指以类相聚。
〔缃帙〕浅黄色书套。
〔启钥〕开锁。
〔灿然〕鲜丽的样子。
〔女曹〕你们。女,通“汝”。
〔先世〕祖先。
〔故〕本,本来。
〔起家〕兴家立业。
〔耳目濡染〕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濡染〕受熏陶。
〔旧〕长久。
〔土田〕土地,田地。
〔货财〕财物。
〔世富〕世世富足。
〔珍玩〕珍贵的玩赏物。
〔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彝〕古代宗庙常用礼器的总名。
〔尊〕古盛酒器,用作祭祀或宴享的礼器,早期用陶制,后多以青铜浇铸,鼓腹侈口,高圈足,常见的有圆形及方形,盛行于商及西周。
〔斝〕古代青铜制贮酒器,有鋬(把手)两柱三足圆口,上有纹饰,供盛酒与温酒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宝〕珍藏。
〔娱乐〕欢娱快乐。
〔问〕命令。
〔衰病〕衰弱抱病。
〔不及〕来不及。
〔督〕催促。
〔厄〕灾难。
〔汉氏〕指汉代。
〔人主〕人君,君主。
〔官赏〕授予官爵和赏赐。
〔购〕悬赏征求。
〔名公〕有名望的贵族或达官。
〔贵卿〕古代卿的品秩很高,故称“贵卿”,后泛指高级官员。
〔金帛〕戴金和丝绸,泛指钱物。
〔易〕交换。
〔翰墨〕笔墨。
〔分命〕命令。
〔笔吏〕指担任书写职务的低级官吏。
〔缮录〕誊写。
〔然且〕然而。
〔裒聚〕搜集。
〔未几〕不久。
〔散佚〕散失。
〔顾〕却,反而。
〔躬体〕亲身履行。
〔躬〕亲自,亲身
〔迹〕形迹,行动。
〔忤〕违逆。
〔呻〕吟诵。
〔占〕口头吟作(诗词)。
〔记诵〕歇记背诵。
〔哗众〕指以浮夸的言行博取众人的好感夸奖或拥护。
〔博〕广泛。
〔约〕简要。
〔斗靡〕指以辞藻华丽竞胜。
〔保残〕指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
〔安陋〕指安于简陋。
〔根柢〕植根。
〔性命〕本性。
〔究极〕穷尽,深入研究。
〔事功〕功利。
〔溯源〕向上寻找水的发源处。
〔体〕指事物的本体。
〔中朝〕朝廷,朝中。
〔矜式〕敬重和取法。
〔籍〕同“借”。
〔因〕凭借,依托。
〔润色〕使增加光彩。
〔对扬〕答谢,报答。
〔休命〕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
〔训敕〕告谕诫饬。
〔跻〕登上,达到。
〔巍科〕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
〔取仕〕指做官。
〔翕然〕一致的样子。
〔喟焉〕感叹的样子。
〔弘〕大,广。
〔居平〕居常,平常。
〔弩〕劣马。比喻低劣无能。
〔暮年〕晚年,老年。
〔跧伏〕蜷伏。
〔旧学〕昔时所学。
〔一言〕一番话。
〔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
〔悖〕昏惑,糊涂。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
乱飞沙禽吠村狗,官军夜逾谷城口。 大船小船争避行,长年吞声复摇手。 锦袍绣箙月...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閒人即主人。 ...
隐隐清规吐远山,酒鎗茗碗颇相关。 人间何处无风月,欠个閒人似我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