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卖蒜老叟》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袁枚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卖蒜老叟
清代-袁枚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卖蒜老叟》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脚。
    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
    能够用肩膀背起装满粮食的船只,几百个人用竹竿刺他,竹竿刺到他的地方全部断裂,所以杨二的名声十分响亮,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行走。
    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武艺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这个老头老态龙钟,不停的咳嗽,他斜着眼看杨二练武并出言讽刺杨二。
    众大骇,走告杨。
    大家听了十分惊骇,就有人跑去告诉了杨二。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
    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
    叟能如是乎?”
    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
    叟曰:“
    老人说:“
    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
    杨愈怒骂曰:“
    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
    老奴能受我打乎?
    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
    打死勿怨!”
    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
    叟笑曰:“
    老人笑着说:“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还有什么可怨恨的?”
    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让杨二先休息三天。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老人寂然无声。
    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
    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
    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
    晚生知罪了。”
    晚辈知道自己错了。”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图片版
    卖蒜老叟

    袁枚(清代)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

    袁枚相关作品
    峡江寺飞泉亭记-袁枚(清代)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

    子不语·不倒翁-袁枚(清代)

      蒋生某往河南,过巩县,宿焉。店家有西楼,洒扫极净,蒋爱之,以行李往。店主笑...

    苔-袁枚(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子不语·卷一·锺孝廉-袁枚(清代)

      余同年邵又房,幼从锺孝廉某,常熟人也,先生性方正,不苟言笑,与又房同卧起。...

    子不语·卷二十四·美人鱼人面猪-袁枚(清代)

      崇明打起美人鱼,貌一女子也,身与海船同大。舵工问云:“失路耶?”点其头。乃...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