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题记:
《崖门谒三忠祠》作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时诗人途经崖门,凭吊患烈,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下这首诗。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又吹起了萧萧的山风,崖门山下,海浪至今还在悲鸣。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荒殿里杜鹃声声啼血,奔波十年的愁苦人,前来拜竭三位忠臣。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化夷。
既然海水尚被崖门分隔,何以江山没有地界限制异族入境?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舟泊崖门,我也感受到败亡日的艰难,怀着敬畏之心,阅读布满苍苔的碑文。
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南宋末年为抗元的最后据点。
三忠祠: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建于陆秀夫投海处。
萧萧:摇动的样子。
望帝:又名杜宇,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后国亡身死,化为杜鹃鸟,每逢暮春便作哀啼,其声令人痛楚酸恻。
十载愁人:诗人自称。诗人作此诗时明朝灭亡已十年,故云。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谓海水尚有上、下门分别其流,被占领的国土则无从区别华夷界限。
苍苔:青苔。
旧碑:指表彰三忠的碑文。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
扶胥古渡水凄凄,雨后移舟望转迷。 数口寄居秋草外,一身为客楚云西。 家无兄弟依...
初晴天气便炎蒸,小阁风多最上层。 腊酒旧藏椎髻妇,春茶新惠住山僧。 频探落月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