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题记: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信〕的确,确实。
〔札记〕分条记录,作为参考的文字。
〔卷〕卷轶,书本。
〔束〕捆绑。
〔齐,整齐。
〔圣书〕指儒家经书。
〔屏〕除去,放弃。
〔驯〕渐进,逐渐。
〔致〕达到。
原始诗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古韵平仄:通仄通,仄仄平,通平通,平平平。 注:人『十一真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仄平平,通平通,平平平。
原始诗句: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古韵平仄:仄仄通,通仄平,通?仄,仄仄平。 注:真『十一真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仄平平,通仄仄,仄仄平。
原始诗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通。 注:要『二萧平声』 注:要『十八啸去声』
今韵平仄:通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通。
原始诗句: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古韵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注:起『四纸上声』
今韵平仄:平通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原始诗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古韵平仄:平通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注:通『一东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通通。
原始诗句: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注:义『四寘去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原始诗句: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仄仄通。 注:正『八庚平声』 注:正『二十四敬去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仄通。
原始诗句: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古韵平仄:仄通平,平通平,仄通仄,平平仄。 注:病『二十四敬去声』
今韵平仄:仄通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通仄,平平仄。 注:处『六语上声』 注:处『六御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仄仄仄,通通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古韵平仄:平仄仄,通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注:之『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原始诗句: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注:志『四寘去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通仄仄,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注:致『四寘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重复字体: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