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题记: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拿空器具的时候,应该像拿着里面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端端正正,不要甩来甩去,不然会显得很轻浮,进入无人的房间,也应该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不可以随便。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做事的时候,即使再紧迫,也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行事。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僻怪事,不要好奇过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想用别人的物品,应该明明白白向人请求、以征得同意,如果没有询问主人意愿,或者问了却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窃行为。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借人物品,应该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对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许诺,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短处,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如果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忧愁。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听到他人称赞自己,唯恐过誉,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不是存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盥guàn〕洗脸,洗手。
〔辄〕立即。
〔顿〕放置。
〔秽〕弄脏。
〔华〕美观。
〔分〕名分,职分。
〔称〕和家里的身分相称。
〔则〕规定,一定的数量。
〔阙〕门槛。
〔跛〕偏。
〔箕距〕两腿叉开蹲着或坐着。
〔髀〕大腿。
〔棱〕物体的棱角。
〔虚〕空。
〔盈〕满。装满东西。
〔扬〕高,扩大。
〔傥〕通“倘”,假若。
〔悭〕吝啬,小气。
〔诈〕欺骗。
〔妄〕胡言乱语。
〔奚〕何,怎么。
〔惟〕只有,只要。
〔是,恰当,无误。
〔佞〕会说动听的话。
〔的〕鲜明,明白。
〔道字〕说话吐字。
〔舒〕流畅。
〔不关己,莫闲管〕《孔子家语》“无多事,多事多患。”
〔纵〕虽然。
〔跻〕登,上升。
〔省〕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戚〕忧患,悲哀。
〔友〕友直,友量,有诚信。
〔直谅士〕正直诚实的知识分子。
〔非〕用作动词,做坏事。
〔辜〕罪,罪过。
原始诗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古韵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注:时『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原始诗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仄仄,通仄平,仄仄仄。 注:手『二十五有上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平仄仄,通仄平,平仄仄。
原始诗句: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古韵平仄:通仄通,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注:切『八霁去声』 注:切『九屑入声』
今韵平仄:平仄通,仄仄平,仄仄仄,通仄通。
原始诗句: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古韵平仄:仄通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通仄。 注:秽『十一队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通,仄仄仄,仄仄通,仄通仄。
原始诗句: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古韵平仄:通仄仄,通仄通,仄平通,仄平平。 注:家『六麻平声』
今韵平仄:通仄?,仄仄通,仄?通,仄通平。
原始诗句: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通仄。 注:则『十三职入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通平。
原始诗句: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通仄。 注:丑『二十五有上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
原始诗句: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古韵平仄:仄通平,仄平通,仄?平,仄?仄。 注:敬『二十四敬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平通,平平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注:髀『四纸上声』 注:髀『八荠上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古韵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注:棱『十蒸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古韵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注:人『十一真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原始诗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通,仄平仄。 注:略『十药入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通,仄平仄。
原始诗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古韵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注:问『十三问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通,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原始诗句: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古韵平仄:通仄平,仄仄平,通仄平,平仄平。 注:扬『七阳平声』 注:扬『二十三漾去声』
今韵平仄:通仄平,?平平,通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古韵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通通平。 注:明『八庚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通平。
原始诗句: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
古韵平仄:仄平仄,平平平,?通仄,仄通平。 注:偷『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通通。 注:难『十四寒平声』 注:难『五歌平声』 注:难『十五翰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通。
原始诗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古韵平仄:平仄平,仄通平,仄仄仄,平仄平?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原始诗句: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古韵平仄:仄仄平,通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注:巧『十八巧上声』 注:巧『十九效去声』
今韵平仄:仄通?,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原始诗句: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古韵平仄:平仄仄,仄通平,仄仄仄,仄仄平。 注:之『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仄通平,仄通仄,通仄平。
原始诗句: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古韵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通。 注:传『一先平声』 注:传『十七霰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通,仄平通。
原始诗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注:错『七遇去声』 注:错『十药入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
原始诗句: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古韵平仄:平仄仄,通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注:糊『七虞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通通平,仄平平,仄平平。
原始诗句: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古韵平仄:仄仄通,仄仄仄,通平?,仄平仄。 注:管『十四旱上声』
今韵平仄:仄通通,仄通仄,仄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通平,通仄仄,仄通平。 注:跻『八齐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注:警『二十三梗上声』
今韵平仄:仄平通,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通平平,通仄仄。 注:砺『八霁去声』
今韵平仄:平通平,平平?,仄平平,通仄仄。
原始诗句: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古韵平仄:仄通仄,仄仄仄,通平平,仄平仄。 注:戚『十二锡入声』
今韵平仄:仄通通,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原始诗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古韵平仄:通通仄,通通仄,仄仄平,仄仄仄。 注:却『十药入声』
今韵平仄:平通仄,平通仄,仄仄平,仄仄仄。
原始诗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古韵平仄:通通仄,通通平,仄仄仄,通通平。 注:亲『十一真平声』 注:亲『十二震去声』
今韵平仄: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平通通。
原始诗句: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古韵平仄:平平平,平通仄,仄平平,平通仄。 注:恶『七虞平声』 注:恶『七遇去声』 注:恶『十药入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通。
原始诗句: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古韵平仄:通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注:辜『七虞平声』
今韵平仄:通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通平。
重复字体: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