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允修借书。
读书人黄允修来找我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我把书递给他,同时对他说道:
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往往就不会用心去读。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么读书的吗?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像《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类)和《四库》(唐朝京师长安与东都洛阳的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皇家藏书),这些都是天子的藏书,可天子中真正读书的人又有几个呢?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还有那些书籍多到让牛拉车时累得满身大汗,堆在家里的书甚至塞满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富贵人中认真读书的又有几个呢?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至于那些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收藏的书,到了子孙手里却被随意丢弃,就更不用提了。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不只是读书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如此。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如果一样东西不是自己的,而是勉强向别人借来的,那借的人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去,于是心里忐忑不安,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心想:“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今天还能放在我这儿,明天可能就得还回去了,以后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它了。”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但如果这东西已经是自己的了,那就往往会把它捆好放在高处,收起来不管,心里想着,“等以后有空再看吧。”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我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很难弄到书读。
有张氏藏书甚富。
当时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跑去向他借书,他却不肯借给我。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回家后,我甚至连梦里都在想着借书的事。
其切如是。
我当时求书的心情就是这样的迫切。
故有所览辄省记。
所以只要看到一本书,我都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后来)我做了官,有了薪俸可以买书,结果屋里到处都堆满了书,书页上也常常落满了虫蛀的痕迹和灰尘。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直到这时,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多么用心专注啊,而我自己年轻时的时光又是多么值得珍惜!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如今黄生像我当年一样贫穷,他也像我当年一样借书苦读;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不过,我愿意把书公开慷慨出借,不像那个姓张的那样吝啬不肯借书,这一点我们似乎并不相同。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这么看来,或许是我倒霉碰上了姓张的,而黄生有幸遇到了我吧?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黄生既然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遗憾,那么他读书一定会更加专心,还书也一定会更快。
为一说,使与书俱。
我写下这篇文章,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授〕交给,交付。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内府藏书。刘向的儿子刘歆继续做这个工作,写成《七略》。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这里说富贵人家藏书很多,搬运起来就累得牛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满屋子。汗,动词,使……流汗。
〔祖父〕祖父和父亲。“祖父”相对“子孙”说。
〔弃者〕丢弃的情况。
〔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然〕这样。
〔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强〕勉强。
〔惴惴〕忧惧的样子。
〔摩玩〕摩挲玩弄,抚弄。
〔业〕业已已经。
〔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束,捆,扎。
〔庋〕放置保存。
〔姑〕姑且,且。
〔俟〕等待。
〔异日〕另外的。
〔尔〕语气词,罢了。
〔难致〕难以得到。
〔与〕给。
〔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动词,现出。诸,等于“之于”。
〔切〕迫切。
〔如是〕这样。
〔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看过的就记在心里。省,记。
〔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通,动词,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俸〕俸禄,官吏的薪水。
〔落落〕堆积的样子。
〔素蟫〕指书里蠹虫。
〔灰丝〕指虫丝。
〔卷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少时〕年轻时。
〔岁月〕指时间。
〔类〕似像。
〔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吝〕吝啬。
〔归〕还。
〔为一说,使与书俱〕作一篇说,让(它)同书一起(交给黄生)。
〔参考资料〕
〔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广西李通判者,巨富也。家蓄七姬,珍宝山积。通判年二十七疾卒。有老仆者,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