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题记: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天下事有难易乎?
天下的事情真有难和易的区别吗?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只要肯去做,再难的事也能变得容易;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如果不去做,再容易的事也会变得困难。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那么,求学也有难和易的分别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只要肯去学,再难的知识也能掌握;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如果不学,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我天生愚笨,比不上别人,我的才能也很普通,依旧比不上别人。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但我每天坚持不懈地努力提升自己,等到学有所成时,就不再觉得自己愚笨和平庸了。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而那些天资聪明、能力出众的人。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如果不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那他们最终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孔子的学问最后是由并不算聪明的曾参传承下来的。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由此可见,聪明与愚笨,难道真的是一成不变的吗?
蜀之鄙有二僧:
四川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
其一贫,其一富。
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贫者语于富者曰:“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
我打算去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富者曰:“
富和尚问:“
子何恃而往?”
你靠什么去呢?”
曰:“
穷和尚回答:“
吾一瓶一钵足矣。”
我只需要一个装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碗就够了。”
富者曰:“
富和尚听了,不屑地说:“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我多年来一直想雇船顺江而下去南海,到现在还没实现。
子何恃而往!”
你凭什么去!”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然而,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并把这段经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听后,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四川到南海的距离,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没能到达,但穷和尚却成功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个人立下志向去学习,难道还不如那个四川边远地区的穷和尚吗?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所以说,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能完全依赖。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那些自恃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其实是毁了自己。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而愚笨和平庸,虽然可能是一种限制,但也不是绝对的障碍;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那些不被自己的愚笨和平庸所束缚,坚持努力不懈学习的人,最终是靠自己的勤奋成就了自己。
〔资〕天资,天分。
〔之〕助词。
〔倍人〕“倍于人”的省略。
〔屏〕同“摒”,除去排除。
〔圣人〕指孔子。
〔卒〕终于。
〔鲁〕迟钝不聪明。
〔鄙〕边远的地方。
〔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何恃〕“恃何”的倒装。恃,凭借依靠。
〔钵〕和尚用的饭碗。
〔买舟〕租船。买,租雇的意思。
〔顾不如〕难道还不如。顾,难道。
〔自败者也〕判断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参考资料〕
〔江西省教科所.《中华经典诵读初中篇》.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附录)》.武汉〕武汉出版社,〕.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