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
谁家刻烛待春风。
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
风流端合倚天公。
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灺,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