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
丁巳重阳的前三个晚上,梦见亡妇妆着素淡身穿素服,执手哽咽。
语多不复能记。
亡妇所说的话太多。
但临别有云:“
无法复述下来,但是临别的时候她说:“
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
亡妇从来没有学过写诗,不知道怎么做出这样的话。
觉后感赋长调:
醒来后有感做出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浮生匆匆而过,瞬息即逝,回思过往,怎么能够遗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记得当年,绣塌闲时,相与赌书泼茶,吹花嚼蕊,并于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而今,梦好难留,先时的吟咏,没有办法继续,只能更深之时,痛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梦醒之后,一阵朔风,音容俱逝,已不允许仔细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碧落、黄泉、山下追寻,两处茫茫皆不见踪影,经过一夜辗转,明朝起身,料定我稀疏的头发第二天早上必定添了白发。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即便是天上人间,阴阳阻隔,但尘缘未了,未亡人的思议也还是不能中断,在每一个曾经共同渡过的美好时刻,春花与秋叶,都将触动我的愁思。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只可惜,情意殷切,形容憔悴,荀令于今已无复往日的风采。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这时候,悠扬的笛声从临院传来,凄厉幽怨,一声声荡气回肠,让人难以忍受。
〔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并吹红雨〕唐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云:“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宋杨万里《九月四日生辰》有“重九吹花节,千龄梦日时”之句,故本谓风吹花动,而后演变为重阳节之意。
〔胡翼龙《满庭芳》“吹花题叶事,如梦里,记得依然。”是说重阳佳节曾有游赏吟咏之事。纳兰此句是说曾与爱妻共度过美好时光,有所赏心乐事。又,李贺《将进酒》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句,故红雨指桃花,谓落花时节曾与爱妻共度。
〔灵飙〕灵风。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
〔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
〔绸缪〕指夫妻之恩爱。
〔减尽句〕《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云〕“刘季和曰:‘荀令君(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后以“荀衣”“荀香”“荀令衣香”等,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惆怅之情,或喻花卉异香。此处是作者自喻,说自己往日的风流神采早已消损殆尽了。宋刘克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邻笛〕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稳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适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囊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多以此典表示笛声凄婉,或表示怀旧伤逝心绪惆怅等。
〔如袁去华《兰陵王次周美成韵》“正难续幽梦,厌闻邻笛。”这里是说一声声幽怨哀感回肠荡气的笛声,更使人怅惘难耐。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