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故《周礼》置官,亦备其数。阍者守中门之禁,寺人掌女宫之戒。又云“王之正内者五人”。《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闾,谨房室。”《诗》之《小雅》,亦有《巷伯》刺谗之篇。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来旧矣。将以其体非全气,情志专良,通关中人,易以役养乎?然而后世因之,才任稍广,其能者,则勃貂、管苏有功于楚、晋,景监、缪贤著庸于秦、赵。及其敝也,则竖刁乱齐,伊戾祸宋。
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及高后称制,乃以张卿为大谒者,出入卧内,受宣诏命。文帝时,有赵谈、北宫伯子,颇见亲幸。至于孝武,亦爱李延年。帝数宴后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至元帝之世,史游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其后弘恭、石显以佞险自进,卒有萧、周之祸,损秽帝德焉。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至永平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
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
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
若夫高冠长剑,纡朱怀金者,布满宫闱;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府署第馆,棋列于都鄙;子弟支附,过半于州国。南金、和宝、冰纨、雾之积,盈仞珍藏;嫱媛、侍儿、歌单、舞女之玩,充备绮室。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构害明贤,专树党类。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权强者,皆腐身熏子,以自达。同敝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败之事,不可单书。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穷栖,寇剧缘间,摇乱区夏。虽忠良怀愤,时或奋发,而言出祸从,旋见孥戮。因复大考钩党,转相诬染。凡称善士,莫不离被灾毒。窦武、何进,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群英之势力,而以疑留不断,至于殄败。斯亦运之极乎!虽袁绍龚行,芟夷无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迁龟鼎。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信乎其然矣!
《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宦者四星,在皇位之側,故《周禮》置官,亦備其數。閽者守中門之禁,寺人掌女宮之戒。又云“王之正內者五人”。《月令》:“仲冬,命閹尹審門閭,謹房室。”《詩》之《小雅》,亦有《巷伯》刺讒之篇。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來舊矣。將以其體非全氣,情誌專良,通關中人,易以役養乎?然而後世因之,才任稍廣,其能者,則勃貂、管蘇有功於楚、晉,景監、繆賢著庸於秦、趙。及其敝也,則豎刁亂齊,伊戾禍宋。
漢興,仍襲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參其選,皆銀璫左貂,給事殿省。及高后稱制,乃以張卿為大謁者,出入臥內,受宣詔命。文帝時,有趙談、北宮伯子,頗見親幸。至於孝武,亦愛李延年。帝數宴後庭,或潛遊離館,故請奏機事,多以宦人主之。至元帝之世,史遊為黃門令,勤心納忠,有所補益。其後弘恭、石顯以佞險自進,卒有蕭、周之禍,損穢帝德焉。
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至永平中,始置員數,中常侍四人,小黃門十人。和帝即祚幼弱,而竇憲兄弟專總權威,內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唯閹宦而已。故鄭衆得專謀禁中,終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宮卿之位。於是中官始盛焉。
自明帝以後,迄乎延平,委用漸大,而其員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黃門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領卿署之職。鄧后以女主臨政,而萬機殷遠,朝臣國議,無由參斷帷幄,稱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國命。手握王爵,口含天憲,非復掖廷永巷之職,閨牖房闥之任也。其後孫程定立順之功,曹騰參建桓之策,續以五侯合謀,梁冀受鉞。
跡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從,上下屏氣。或稱伊、霍之勳,無謝於往載;或謂良、平之畫,復興於當今。雖時有忠公,而竟見排斥。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阿旨曲求,則光寵三族;直情忤意,則參夷五宗。漢之綱紀大亂矣。
若夫高冠長劍,紆朱懷金者,佈滿宮闈;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數。府署第館,棋列於都鄙;子弟支附,過半於州國。南金、和寶、冰紈、霧之積,盈仞珍藏;嬙媛、侍兒、歌單、舞女之玩,充備綺室。狗馬飾雕文,土木被緹繡。皆剝割萌黎,競恣奢欲。構害明賢,專樹黨類。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權強者,皆腐身熏子,以自達。同敝相濟,故其徒有繁,敗國蠹敗之事,不可單書。所以海內嗟毒,誌士窮棲,寇劇緣間,搖亂區夏。雖忠良懷憤,時或奮發,而言出禍從,旋見孥戮。因復大考鈎黨,轉相誣染。凡稱善士,莫不離被災毒。竇武、何進,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囂怨,協群英之勢力,而以疑留不斷,至於殄敗。斯亦運之極乎!雖袁紹龔行,芟夷無餘,然以暴易亂,亦何云及!自曹騰說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遷龜鼎。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信乎其然矣!
《易》曰:“
《周易》说:“
天垂象,圣人则之。”
上天垂示法象,圣人效法它。”
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故《周礼》置官,亦备其数。
天上有四颗宦星,在帝座星的旁边,因此《周礼》设宦官,也以之充数。
阍者守中门之禁,寺人掌女宫之戒。
阍者守王宫中门之禁,寺人掌守女宫之戒命。
又云“王之正内者五人”。
《周礼》还说,“王的卧室有内侍五人。”
《月令》:“
《月令》记载说:“
仲冬,命阉尹审门闾,谨房室。”
隆冬时季,命令主管宦者的官吏检查门闾,谨守门户的开闭。”
《诗》之《小雅》,亦有《巷伯》刺谗之篇。
《诗经·小雅》里也有宦者所作讽刺周幽王听信谗言的《巷伯》一诗。
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来旧矣。
但宦官在朝廷里任事,由来已久了。
将以其体非全气,情志专良,通关中人,易以役养乎?
大概是因为他们身体阳气不全,性情专一,心无邪念,和宫内人易于来往,便于使唤吧?
然而后世因之,才任稍广,其能者,则勃貂、管苏有功于楚、晋,景监、缪贤著庸于秦、赵。
然而后世沿袭这种制度,任用他们范围渐渐扩大,他们中间有才能的如勃貂、管苏有功于晋国和楚国,景监、缪贤因为各自推荐了商鞅和蔺相如而为秦国与赵国立了功。
及其敝也,则竖刁乱齐,伊戾祸宋。
至于宦官造成的祸害,竖刁祸乱齐国,伊戾祸害宋国,是很明显的例证。
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
汉朝兴起,仍沿用秦朝的制度,设置了中常侍这一官职。
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
但也举荐任用士人参加中常侍的选拔,他们都戴着装饰有银珰左貂的帽子,在宫中和台省工作。
及高后称制,乃以张卿为大谒者,出入卧内,受宣诏命。
到了吕后临朝称制,便用张卿为大谒者,出入她的卧室,接受传达她的命令。
文帝时,有赵谈、北宫伯子,颇见亲幸。
文帝时,有赵谈、北宫伯子,很得亲幸。
至于孝武,亦爱李延年。
到汉武帝,也爱李延年。
帝数宴后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
武帝多次在后宫宴饮,或者悄悄地到离宫别馆游玩,所以上奏机密事,多用宦官主持。
至元帝之世,史游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
到元帝时,史游为黄门令,忠心勤谨,对政事多有补益。
其后弘恭、石显以佞险自进,卒有萧、周之祸,损秽帝德焉。
后来弘恭、石显靠着阴险谄媚升迁,终于导致了萧望之的被杀、周堪的废锢,使帝王的德化遭到了损害和玷污。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光武中兴开始的时候,宦官全部都任用阉人,不再混杂调用其他士人。
至永平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
到永平年间,开始定员,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
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
和帝幼年即位,窦宪兄弟把持朝政,内外官员无法接近和帝,与和帝在一起生活的只有宦官而已。
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
因此宦官郑众能够在禁宫中独自与和帝出谋划策,终于诛除了大奸臣窦宪,于是郑众被封为鄛乡侯,位在宫卿。
于是中官始盛焉。
宦官的势力开始强盛起来。
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
从明帝以后,直到延平年间,对宦官任用范围渐渐扩大,名额也稍为增加,中常侍增到十人,小黄门二十人,帽子上的装饰全改为金垱右貂,兼任九卿等外朝官的职务。
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邓太后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政事纷繁,朝臣议处国家大事,没有办法进内宫参加谋划,下达诏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宦官身上。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
他们手操封爵大权,口含王法诏命,不再只是担任掖廷、永巷的职务了。
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
后来宦官孙程立了拥立顺帝的大功,曹腾参加了拥立桓帝的谋划,继之以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个侯爵的合谋,使外戚梁冀受到诛杀。
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
他们所作所为公允正大,恩情在皇帝心中,所以朝廷内外都服从,上上下下不敢非议。
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
有的人称赞他们有伊尹、霍光一样的功勋,无愧于前代;
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
有的说张良、陈平的谋略,又出现在今天。
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
虽然当时也有忠心为公之臣,终归遭到排斥。
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
他们的举动移山倒海,呼吸变霜化露。
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
对他们的索求,想方设法满足的,就光耀三族;
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
直情不隐、违背他们心意的,则远近亲族都要遭到夷灭。
汉之纲纪大乱矣。
汉朝的朝纲法纪乱到了极点。
若夫高冠长剑,纡朱怀金者,布满宫闱;
那些戴高冠挂长剑,佩朱绶怀金印的宦官,布满宫中;
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
封列侯拜郡守,面朝南方统治他人的宦官,大概有数十个。
府署第馆,棋列于都鄙;
他们的府署馆第,星罗棋布于大小城市;
子弟支附,过半于州国。
子弟宗族及其依附的,超过了州国的一半;
南金、和宝、冰纨、雾之积,盈仞珍藏;
南方的黄铜、和氏璧一般的美玉、细薄透明的绢纱之类,装满了宝库;
嫱媛、侍儿、歌单、舞女之玩,充备绮室。
姬妾侍女,歌童、舞女一类的玩物,充斥着华丽的房室;
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
狗马用花绸子装饰,土木建筑用锦绣绸缎裱糊。
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
他们掠夺剥削黎民百姓,穷奢极欲。
构害明贤,专树党类。
他们罗织罪名陷害贤良,专门栽培党羽。
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权强者,皆腐身熏子,以自达。
他们中甚至有些人相互提拔,趋类附势,不惜自腐其身,以自炫耀。
同敝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败之事,不可单书。
他们同敝相济,臭味相投,所以党羽人数越来越多,败坏国家,祸害朝政的罪行,不可尽书。
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穷栖,寇剧缘间,摇乱区夏。
因而全国处处叹息怨恨,志士无处容身,寇盗巨贼乘机而起,扰乱了华夏。
虽忠良怀愤,时或奋发,而言出祸从,旋见孥戮。
虽然忠良之士心怀愤怨,有时奋起痛斥宦官,但言出祸来,立刻遭到逮捕杀戮。
因复大考钩党,转相诬染。
于是又大兴党锢之狱,获罪的转相诬告。
凡称善士,莫不离被灾毒。
凡是称为好人的,没有不遭到迫害的。
窦武、何进,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群英之势力,而以疑留不断,至于殄败。
窦武、何进都是地位崇高很亲近的外戚,趁者天下对宦官专横日益不满的机会,联合各地英雄豪杰的力量,也因迟疑不决,被宦官杀害而失败。
斯亦运之极乎!
那么汉朝国运危险到了极点。
虽袁绍龚行,芟夷无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虽然袁绍恭行天罚,把宦官斩杀无余,然而用暴虐取代祸乱,哪里说得上达到了(安定汉朝的目的)?
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
自从曹腾劝说梁冀后竟然拥立了个昏庸懦弱的桓帝,魏武帝曹操就沿用这个办法,挟制昏弱的天子,终令帝位归曹魏所有。
魏武因之,遂迁龟鼎。
所谓“你从这里开始的,也必定在这点上结束。”
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信乎其然矣!
汉朝开始宠信宦官,终因宦官而灭亡,其情况的确是这样啊!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
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