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引言》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百喻经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引言
南北朝-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
  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
  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
  答曰:亦有亦无。
  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
  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
  问曰:人从何而生?
  答曰:人从谷而生。
  问曰:五谷从何而生?
  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
  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
  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
  问曰:空从何生?
  答曰:从无所有生。
  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
  答曰:从自然生。
  问曰:自然从何而生?
  答曰:从泥洹而生。
  问曰:泥洹从何而生?
  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问曰:佛泥洹未?
  答曰:我未泥洹。
  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
  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答曰:众生甚苦。
  佛言:云何名苦?
  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
  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
  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
  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引言》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闻如是:
      以下这些是我亲耳从佛听闻的:
    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
    那时,佛居住在王舍城,在迦兰陀竹园和众多大比丘、大菩萨及天龙等八部众神总共三万六千人聚集在一起。
      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
      这时法会中有五百学习《吠陀》的青年婆罗门,都从座席上站起来,对佛说道:
    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
    我们听说佛道洪大玄深,其他诸说没有能及得上的,所以来这儿请教几个问题,深切希望佛为我们宣说。
      佛言:
      佛说:
    甚善!
    很好。
      问曰:
      青年婆罗门便问:
    天下为有为无?
    世界是存在的还是虚无的?
      答曰:
    佛答道:
    亦有亦无。
    也是存在的,也是虚无的。
      梵志曰:
      婆罗门问道:
    如今有者,云何言无?
    如果世界现今是存在着的,却为何说是虚无的?
    如今无者,云何言有?
    如果世界现今是虚无的,则为何说是存在着的?
      答曰:
    佛答道:
    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
    生者说是存在着的,死者说是虚无的,所以说成也是存在的,也是虚无的。
      问曰:
      婆罗门问道:
    人从何而生?
    人是从什么东西中产生出来的?
      答曰:
    佛答道:
    人从谷而生。
    人是从五谷中产生出来的。
      问曰:
      婆罗门问道:
    五谷从何而生?
    五谷是从什么东西中产生出来的?
      答曰:
    佛答道:
    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
    五谷是从地、水、火、风中产生出来的。
      问曰:
      婆罗门问:
    四大火风从何而生?
    地、水、火、风从什么东西中产生出来的?
      答曰:
    佛答道:
    四大火风从空而生。
    是从空而生。
      问曰:
      婆罗门问:
    空从何生?
    空从什么东西中产生出来?
      答曰:
    佛答道:
    从无所有生。
    从本无自性的因缘而生。
      问曰:
      婆罗门问:
    无所有从何而生?
    本无自性的因缘从何而生?
      答曰:
    佛答道:
    从自然生。
    从自然而然的状态而生。
      问曰:
      婆罗门问道:
    自然从何而生?
    自然而然的状态从何而生?
      答曰:
    佛答道:
    从泥洹而生。
    从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而生。
      问曰:
      婆罗门问道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从何而生?
    泥洹从何而生?
    佛答道:
      佛言:
    你们今日问的事情为何这般深入呢?
    汝今问事何以尔深?
    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是不生不死之道。
    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婆罗门问:
      问曰:
    佛进入这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没有?
    佛泥洹未?
    佛答道:
      答曰:
    我还没有进入。
    我未泥洹。
      若是这样,怎么能知道那无为的状态是常乐的呢?
      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
    佛说道:
      佛言:
    现在我反问你们,天下众生是苦还是乐?
    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婆罗门答道:
      答曰:
    众生很苦。
    众生甚苦。
    佛问道:
      佛言:
    为何说众生苦呢?
    云何名苦?
      婆罗门答道:
      答曰:
    我们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所以知道死苦。
    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
    佛说道:
      佛言:
    你们眼下还未死,也知道死苦。
    汝今不死,亦知死苦。
    而我见到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所以知晓这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无为状态是常乐的。
    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
      五百青年婆罗门心开意解,求佛让他们受持五戒,进而悟得须陀洹果,便又坐回原席,听讲如故。
      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
    佛说:
      佛言:
    你们好生听着,而今我为你们广说种种譬喻。
    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图片版
    引言

    百喻经(南北朝)

    暂无
    百喻经相关作品
    愚人食盐-僧伽斯那(南北朝)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

    以梨打头破喻-百喻经(南北朝)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

    愚人集牛乳喻-百喻经(南北朝)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

    认人为兄喻-百喻经(南北朝)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

    三重楼喻-百喻经(南北朝)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馀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