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山羌偷官库喻》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百喻经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山羌偷官库喻
南北朝-百喻经

  过去之世,有一山羗,伦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山羗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遗着衣。实非山羗本所有故,不知着之,应在手者着于脚上,应在腰者返着头上。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着,云何颠倒用上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
  借以为譬: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羗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着己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羗,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着,亦复如是。

    《山羌偷官库喻》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过去之世,有一山羗,伦王库物而远逃走。
      过去,有一个山羗族人,偷了国王库藏中的衣物,逃得远远的。
    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
    当时国王派人四处推问追寻,捕捉到了那个山羗族人,将他带至国王面前,国王就责问他衣物是从那儿来的。
    山羗答言:
    山羗答道:
    我衣乃是祖父之物。
    我这些衣物都是祖父辈留传下来的。
    王遗着衣。
    国王命他穿上这些衣裳。
    实非山羗本所有故,不知着之,应在手者着于脚上,应在腰者返着头上。
    确实不是他原本所有,因而不知道怎样穿,应该套进手中的,却穿到脚上去了,应该系在腰间的,反却戴到头上去了。
    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
    王见罢这番情景,便招集众臣共同商量此事,而后对那山羗族人说:
    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着,云何颠倒用上为下?
    若是你的祖父辈以来就有的衣服,便应当懂得如何穿着,却为何会上下颠倒呢?
    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
    这是不懂穿着的缘故,因此可断定你这些衣服必是偷得的,不是你旧时就有的。
      借以为譬:
      借这来譬喻:
    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羗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着己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
    国王好比是佛,宝藏好比是佛法,愚痴的山羗人好比是外道,窃听了佛法,便把它放到自己的学说中去,当作是自己所有的,然而由于不懂佛法的缘故,使用佛法的时候,便迷乱了上下,不明了诸法的种种殊别之相。
    如彼山羗,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着,亦复如是。
    一如那位山羗人,偷得国王的宝衣,却不识穿戴的上下次第,颠倒而穿,外道也是如此。

    注释

    〔山羗〕西北古族名。
    〔法〕此处指道理义轨则。
    〔法相〕诸法(宇宙万有)一性殊相,种种殊别之相,从外观即可见出,所以叫做法相。这儿是指外道不懂得佛理,无法借此来分析种种殊别之相,以见出那根本的一体的性来。

      图片版
      山羌偷官库喻

      百喻经(南北朝)

      暂无
      百喻经相关作品
      愚人食盐-僧伽斯那(南北朝)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

      以梨打头破喻-百喻经(南北朝)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

      愚人集牛乳喻-百喻经(南北朝)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

      认人为兄喻-百喻经(南北朝)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

      三重楼喻-百喻经(南北朝)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馀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