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山楹,石暖苔生。云随竹动,月共水明。暂消摇于夕径,听霜鸿之度声。
度声已凄切,犹含关塞鸣。从风兮前倡融,带暗兮后群惊。帛久兮书字灭,芦束兮断衔轻。行杂响时乱,响杂行时散。
已定空闺愁,还长倡楼叹。空闺倡楼本寂寂,况此寒夜褰珠幔。心悲调管曲未成,手抚弦,聊一弹。一弹管,且陈歌,翻使怨情多。
题记:
此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某个清冷秋夜,作者想起了春天。想到春夜连石头都是暖洋洋的,绿苔是清新的;春风夜吹,停云似随着竹叶翩翩起舞了,水月互相映照,让人不清何处为春月之明,何处为春水之清了。至此,作者心情愉快多了。于是随意行走于秋夜小径,往听秋雁南飞之声,触景生情之下便创作了此赋。
春望山楹,石暖苔生。
春天,望着山亭,风和日暖,青苔丛生。
云随竹动,月共水明。
向晚,随着修竹摇曳,浮云似在飘动,月光、水光,相映生辉。
暂消摇于夕径,听霜鸿之度声。
深秋之夜,暂且优游于曲幽小径,谛听鸿雁飞越的声音。
度声已凄切,犹含关塞鸣。
这声音凄厉而真切,好像含裹着关塞之地的鸣响。
从风兮前倡融,带暗兮后群惊。
头雁驾着秋风在前面飞行,当它将雁队引导进月光不到的地方时,后面雁群中发出阵阵惊叫。
帛久兮书字灭,芦束兮断衔轻。
帛书久了,上面的字迹已难以辨认,真担心新捎之束书因了秋雁的惊叫而“断衔”,轻轻飘失。
行杂响时乱,响杂行时散。
雁阵失序,呜叫声也显得纷杂,从杂响中可以想见雁行的散乱。
已定空闺愁,还长倡楼叹。
独守空闺的人,刚刚平静下一腔愁绪,然而,倡楼中的叹息声还是久久不息。
空闺倡楼本寂寂,况此寒夜褰珠幔。
空闺、倡楼原本就是寂寥难奈的所在,更何况在这秋风掀卷帘幕的漫漫长夜呢!
心悲调管曲未成,手抚弦,聊一弹。
为了排遗悲怀而调管奏曲,但竟不能终曲,只能手抚琴弦,胡乱弹拨而已。
一弹管,且陈歌,翻使怨情多。
弹着管弦,且自吟唱,不想这样一来反而惹得怨情更多,难以自已。
山楹(yíng):当指前山如柱形状。楹,厅堂的前柱。
消遥:即“逍遥”,安闲自得貌。
霜鸿:秋鸿。度声:指秋雁结阵飞过时的声音。
犹含关塞鸣:谓秋雁飞至南方时的叫声中尚且留有北方关塞之声。
前倡融:指前飞之雁的呜叫声和谐一致。倡,唱。
帛久兮书字灭:本句典出《汉书·苏建传》附《苏武传》。苏武出使匈奴被拘不屈,被徙居北海上放牧羝羊。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苏武,苏武属吏常惠教汉使者诈称武帝在上林苑得北来雁,雁足系有帛书,言苏武在某泽中。苏武因此获救归汉。后以“雁帛”喻书信。本句谓雁帛上的字迹都因为飞久而被磨灭了。
芦束兮断衔轻:捆在一起的芦草因飞久而衔断故轻。本句用“衔芦”典,据说大雁常口衔芦草以自卫。
倡楼:妓女居住的地方。
褰(qiān):揭起。珠幔(màn):珠饰的帐幕。
翻:反而。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
秋风动竹,烟水惊波。几人樵径,何处山阿?今时日月,宿昔绮罗。天长路远,地久云多...
春望山楹,石暖苔生。云随竹动,月共水明。暂消摇于夕径,听霜鸿之度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