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西洲曲》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佚名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题记: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西洲曲》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

    《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尽日:整天。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图片版
      西洲曲

      佚名(未知)

      作者佚名。

      佚名相关作品
      董行成-佚名(未知)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

      青阳渡-佚名(未知)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

      文昌帝君阴骘文·百度百科版-佚名(未知)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

      虹-佚名(未知)

        大雨初过,虹现云际,颜色美丽。儿见之,指以示母。母曰:“雨止天霁,云未散尽...

      岁寒三友-佚名(未知)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