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朱云崃女戏》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张岱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朱云崃女戏
明末清初-张岱

  朱云崃教女戏,非教戏也。未教戏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萧、管,鼓吹歌舞,借戏为之,其实不专为戏也。郭汾阳、杨越公、王司徒女乐,当日未必有此。
  丝竹错杂,檀板清讴,入妙腠理,唱完以曲白终之,反觉多事矣。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药。女官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叠,见者错愕。云老好胜,遇得意处,辄盱目视客;得一赞语,辄走戏房,与诸姬道之,佹出佹入,颇极劳顿。且闻云老多疑忌,诸姬曲房密户,重重封锁,夜犹躬自巡历,诸姬心憎之。
  有当御者,辄遁去,互相藏闪,只在曲房,无可觅处,必叱咤而罢。殷殷防护,日夜为劳,是无知老贱自讨苦吃者也,堪为老年好色之戒。

    《朱云崃女戏》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朱云崃教女戏,非教戏也。
      朱云崃教女伶唱戏,并非只是教戏而已。
    未教戏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萧、管,鼓吹歌舞,借戏为之,其实不专为戏也。
    教戏之前,他先教琴、琵琶、提琴、弦子、萧管、鼓吹、歌舞,只不过以教戏为借口,实际上并不是专门教戏。
    郭汾阳、杨越公、王司徒女乐,当日未必有此。
    郭汾阳、杨越公、王司徒也都喜欢养女乐,但当时也没有这样的用心。
      丝竹错杂,檀板清讴,入妙腠理,唱完以曲白终之,反觉多事矣。
      在丝竹交替演奏中,伴着檀板声的清歌,沁人心脾,唱完后又一段唱白,反而觉得多余。
    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药。
    西施歌舞中,相对起舞者有五人,随着她们曼妙的舞步云袖绶带环绕飘舞,举手投足如风拂杨柳般婀娜多姿。
    女官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叠,见者错愕。
    旁边扮演女官内侍的女伶有二十多人,手里拿着扇葆璇盖、全莲宝矩、纨扇、宫灯等,整个场面灯火辉煌,流光溢彩,观众都惊愕不已。
    云老好胜,遇得意处,辄盱目视客;
    朱云崃争强好胜,表演时看到自己得意的地方,就瞪大眼睛观察宾客们的反应;
    得一赞语,辄走戏房,与诸姬道之,佹出佹入,颇极劳顿。
    得到一向赞美之言,他就走到戏房告诉女伶们,这样频繁进出,很是劳累。
    且闻云老多疑忌,诸姬曲房密户,重重封锁,夜犹躬自巡历,诸姬心憎之。
    还听说朱云崃生性多疑,女伶们的房间都是密封的,重重封锁,夜里他还亲自巡查,女伶们对他恨之入骨。
      有当御者,辄遁去,互相藏闪,只在曲房,无可觅处,必叱咤而罢。
      被指定要陪寝的女伶就会躲藏起来,只要躲在戏房里就不会被发现,朱云崃找不到人必会大骂而离开。
    殷殷防护,日夜为劳,是无知老贱自讨苦吃者也,堪为老年好色之戒。
    重重防守,日夜操劳,这是无知老贱、自讨苦吃的行为,正可以让年老好色的人引以为戒。

    图片版
    朱云崃女戏

    张岱(明末清初)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

    张岱相关作品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西湖梦寻》自序-张岱(明代)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

    西湖七月半-张岱(明代)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

    陶庵梦忆序-张岱(明代)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

    炉峰月-张岱(明代)

      炉峰绝顶,复岫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牙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