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游岳阳楼记》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袁中道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游岳阳楼记
明代-袁中道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裣衽,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题记:

  袁中道四十岁以前,主攻举子业,却屡困科场: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五岁赴乡试,落选;二十八岁应湖广乡试,不中;到三十四岁时,参加顺天府乡试,方中举;三十八岁时,赴京应礼部会试,又落第;四十一岁在京应礼部会试,再次落选。仕途不顺使袁中道心中郁结着深深的不平之气,因此他前期的主要活动就是随兄同游论学,结交天下朋友,豪饮享乐并纵情山水。在经历了屡试不中之后,袁中道的内心渴求已渐渐趋于冷淡。又由于两位兄长袁宗道、袁宏道相继离世,尤其是袁宏道的不幸病故,令他悲痛欲绝。在遭受了诸多变故之后,袁中道晚年酷爱山水之情反而超过以往,但却是另一番心境。他欲移情自然,忘却尘世悲苦,因此后期的山水情怀中含有怡情、超脱又归于冷寂的韵味。万历三十九年()春天,袁中道泛舟洞庭湖,随后登上岳阳楼,只见水天相接,群峰环绕,樯帆点点。这湖光山色,触发起他的身世之感,于是写下了这篇游记。
  

    《游岳阳楼记》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
      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的会合处,在它的枯水季节,如同一匹白绢。
    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等到春夏之间,九条河流涨水然后这里才形成湖泊。
    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
    但是九条河流涨水的时候,长江也正发大水,九条河流奔腾浩荡,直奔浔阳;
    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
    而长江之水,波浪如同卷起的白雪,声音如同轰鸣的雷电,仿佛从九天之上飞流直下。
    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
    竭尽那九条河流正在涨潮的势头,也不足以抵挡长江向旁边流溢的浪涛。
    九水始若屏息裣衽,而不敢与之争。
    九条河流只得像人那样屏住气息,整理衣襟,不敢与长江争雄。
    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
    九条河流越是退让,长江越是前进,以前的低洼之地不能容纳这么多的水,泛滥成为青草湖、赤沙湖、云梦泽,这八九百里的水面使宇宙澄清,使天地摇动。
    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而岳阳楼屹立于长江和湖泊交叉汇合之处,早晚都能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就是岳阳楼奇特的风景。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
      岳阳楼的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垆,劈开水面,山上树木清晰可数。
    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从君山酒香亭、朗吟亭上远望洞庭湖,能看到的水面最宽阔,所以一直以千里一湖、接天浸日的辽阔而成为奇观。
    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岳阳楼上能看到的水面稍窄,前面看见的是北岸,正需要君山的鲜艳来装饰北岸的简陋。
    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
    况且长江和洞庭湖在此汇合,如果没有一座山来包容,尽是一望无际的洪流,又有什么情致呢?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所以岳阳楼的景观,有了水才壮阔,有了山才美丽。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游岳阳楼的那一天风清日暖,湖面比熨过的衣物还要平展,上面经常有小船来往,好像蝇头细字写在鹅溪产的白绢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拿来酒肴一同享用,意趣闲静平和。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中午湖面上的风逐渐大起来,湖水发出汩汨的声音。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千百只船结成阵式一起驶来,场景壮丽让人痛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傍晚时分,砧状积雨云从天边涌来,猛烈的风大肆吹起,湖中波浪奔腾,像雪山一样冲击奔涌,震动了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我开始四面眺望惨淡的景色,放下筷子站起身来,面露忧愁之色,心中顿感悲戚,伤心地流出眼泪,不能克制住自己。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从前滕子京从庆州太守谪守这里,心情忧郁,志向不能伸展,于是加高城楼建成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
    楼建成以后,幕僚请求用大合乐来举行落成的典礼,滕子京说:“
    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
    简直需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痛快!”
    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大概是有针对地说的吧?
    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定州之战,滕子京增高城墙,招募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因此而安定,但是当政者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给他定罪。
    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朝廷如此用人,的确不能不使人心中产生愤慨。
    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只是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内是出名的谏官,在朝廷之外是有名的将帅,自己的才能可以得到施展;
    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并且还有范仲淹先生作为知己,不久政绩就被评为优异,还有什么值得哭的呢?
    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
    至于像我这样的人,常常被文章写作所困,一晃就是四十多年,不能为国家出一点力。
    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黑色的鬓发已经变白,雄心壮志已经逐渐消逝。
    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近来又遇上朋友兄弟相继去世的变故,感觉像一只孤单的寒雁,在天边漂泊,这才是真的值得哭,真值得哭啊!

    注释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洞庭湖畔,矗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上,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相传岳阳楼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北宋庆历五年,滕子京守巴陵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名声益大。
    〔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北部,北连长江,南接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湘妃庙纪略》云〕“洞庭盖神仙洞府之意。”洞波浩渺,港汊纵横,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湖中湖畔名胜古迹甚多,为游览胜地。
    〔沅(yuán)〕即沅江,在湖南省西部,上游称清水江。源出贵州省云雾山,自湖南省洪江市以下始称沅江,到汉寿县入洞庭湖。
    〔湘〕即湘江,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海洋山,流到湖南省湘阴县入洞庭湖。
    〔九水〕宋代学者认为汇入洞庭湖的水流有九条,因称九水(或九江)。
    〔委〕积聚,汇集。
    〔涸(hé)〕干枯。
    〔练〕洁白的熟绢。
    〔巴江〕四川古水名,所指不一,泛指长江上游。
    〔皓淼(miǎo)〕同“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趋〕奔向。
    〔浔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
    〔屏息裣衽(bǐngxīliǎnrèn)〕惊恐畏惧的样子。屏息,不敢呼吸。裣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一作“敛衽”。
    〔向来〕从前,原来。
    〔坎窦(dòu)〕地洞,洼地。
    〔隘(ài)〕浅狭。
    〔漫衍〕泛滥。
    〔青草〕湖名。又名巴丘湖,为湘江所汇。在洞庭湖南,有沙洲相隔,水涨时与洞庭湖相连通。
    〔赤沙〕湖名。又称赤亭湖。在湖南省华容县南。夏秋水涨时,与洞庭湖相连通。
    〔云梦〕即云梦泽。一般指洞庭湖等湖南大泽。
    〔澄鲜〕风景清朗明丽。
    〔乾坤〕天地。
    〔吞吐之变态〕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
    〔君山〕一名湘山,亦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由大小七十二峰组成,山上古迹有二妃墓柳毅井秦始皇封山印等。
    〔垆(lú)〕旧时酒店放置酒坛的土墩。
    〔酒香朗吟〕二亭名。酒香亭在君山轩辕台附近的竹林中。朗吟亭在君山崇胜寺左侧。
    〔得水最多〕看到的水面最宽阔。
    〔壑(hè)〕坑谷,深沟。
    〔粘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
    〔沃日〕冲荡日头。形容波浪大。沃,浸泡。
    〔诎(qū)〕同“屈”,弯曲。这里指窄小。
    〔政须〕正好需要。政,同“正”。
    〔妖蒨(qiàn)〕妩媚,鲜艳。
    〔文〕文饰,装饰。
    〔屯蓄〕包容。
    〔妍(yán)〕美丽。
    〔小舫(fǎng)〕小船。
    〔鹅溪练〕通称鹅溪绢,为四川省盐亭县西北鹅溪所产的名绢。唐代用作贡品,宋人书画作为珍贵的材料。
    〔亭午〕正午。
    〔汩汩(gǔgǔ)〕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雄快〕豪爽痛快。
    〔炮车云生〕云若炮车形生起,主大风。炮车云,砧状积雨云。
    〔箸(zhù)〕筷子。
    〔愀(qiǎo)然〕忧愁貌。
    〔泫(xuàn)然〕流泪貌。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昔滕子京”句〕滕宗谅,字子京。洛阳(今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中进士。庆历二年
    〔,滕子京在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率军民积极抗击西夏入侵。范仲淹知其才,荐他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招付使兼知庆州(辖境在今甘肃庆阳合水华池一带)。次年,滕子京调京任职,朝臣郑戬梁坚告发他在泾州滥用官府钱财十六万贯。其实,所谓十六万贯钱是诸军月供给费,用在犒劳羌族首领及将士的费用只有三千贯。庆历四年
    〔,滕子京降官至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又改贬岳州(时又称巴陵郡,即今湖南省岳阳市)。
    〔“宾僚”句〕据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载〕“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其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合乐,礼仪用的一种音乐。
    〔“范公”句〕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
    〔定州之役〕定州,当作“定川”,即定川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西夏进犯定川砦时,守将葛怀敏战败,滕子京募兵救援。
    〔增堞(dié)籍兵〕《宋史·滕宗谅传》“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一作“谍”,侦察敌情。籍,登记造册。
    〔边垂〕边陲,边境。垂,同“陲”。
    〔“文法吏”句〕执掌法律的官员用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弹劾滕子京。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
    〔第〕但,只。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十五岁以上)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谏议〕谏议大夫,执掌侍从规谏。滕子京曾任左司谏,有谏疏二十余篇。
    〔范仲淹《滕子京墓志铭》赞曰〕“抗职谏曹,辩论弗摧;主略边方,智谋横来。”
    〔稍稍〕渐渐。
    〔报政最矣〕谓报效国家可以竭尽才干。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时以“最”为上,报政最是评定政绩优异。
    〔毛锥子〕《新五代史·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弘肇默然。”后因指毛笔。这里借指科举应试。
    〔玄鬓已皤(pó)〕黑发已经变白。玄,黑色。皤,白色。
    〔知己骨肉之变〕指胞兄袁宏道等相继去世。
    〔天末〕天边。

      图片版
      游岳阳楼记

      袁中道(明代)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兄长袁宗道、袁宏道称“三袁”

      袁中道相关作品
      夜泉-袁中道(明代)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

      张相坟-袁中道(明代)

      牛眠童起嘻,共捽石人耳。 竖子莫狂喧,江陵公在此。 ...

      游岳阳楼记-袁中道(明代)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

      西山十记·记一-袁中道(明代)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鬛走...

      西山十记·记二-袁中道(明代)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巉石中,悄然如语...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