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扬州清明》的原文打印版张岱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扬州清明
明末清初-张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随有货郎,路旁摆设古董古玩并小儿器具。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瓯漆奁,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桔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或六或八或十,谓之“六成”“八成”“十成”焉。百十其处,人环观之。
  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邱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扬州清明》全文注音拼音版
    注释

    展墓:扫墓。

    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监门:守门人。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

    饮胙(zuò):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

    钞关:明代征收内地关税的税关之一。

    藻野:像水藻装饰的原野。多以形容仕女所穿的艳服。

    袨(xuàn)服:华美的衣服。缛(rù):繁多的彩饰。

    杌(wù):小凳子。

    衵(rì)衫:贴身的内衣,有点类似于肚兜。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汗帨(shuì):古代妇女拭汗的佩巾。

    锡注:用锡浇注的器物。

    瓯(ōu):盆盂类瓦器。奁(lián):中国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

    流离:指离散、流落;淋漓、流泪貌。这里指客居的外乡人。

    高阜(fù):高山。

    清樾(yuè):成荫的绿树。

    蜇蜇:众多的样子。

    婢媵(yìng):指婢妾。

    臻臻:茂盛的样子。簇簇:丛列成行貌。

    横披:横幅。

    鱼贯雁比: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盱(xū):瞪大眼睛直视。


      图片版
      扬州清明

      张岱(明末清初)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

      张岱相关作品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西湖梦寻》自序-张岱(明代)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

      西湖七月半-张岱(明代)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

      陶庵梦忆序-张岱(明代)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

      炉峰月-张岱(明代)

        炉峰绝顶,复岫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牙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