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的深涧中流淌而来,经过这里汇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水流像千匹白色的绸缎,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如罗纹纸般的波纹。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
河堤位于水中央,两侧被水波环绕。
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堤上有四排绿杨树,树龄古老,枝叶茂密,一棵杨树的树荫就能遮住好几席地,垂下的枝叶细长如线,足有一丈多长。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堤岸北边有许多佛寺和道观,红色的大门、青色的殿宇,连绵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远处高低错落的树木聚集成林,中间隔着一片片水田,西山如同螺髻一般,耸立在树林与流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高梁桥三里远,通往极乐寺的道路也十分优美。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骑马穿行在绿荫下,就像头顶撑着一把伞。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极乐寺殿堂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翠绿带黄,树皮斑驳,宛如大片鱼鳞,树干粗壮,有七八围之多。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我在闲暇时,曾与黄思立等友人到这里游玩。
予弟中郎云:“
我的弟弟中郎说:“
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这地方有点像西湖的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黄思立表示赞同。
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于是我不禁感叹,西湖的美景早已进入我的梦中,不知哪一天才能辞去官职,做一名六桥的游客,了却这段山水情缘呢?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这一天大家分韵作诗,各自赋诗一首后离去。
〔极乐寺〕在北京阜成门外,高梁桥西里,明成化中建。
〔高梁桥〕高梁河上的一座桥,在北京西直门外。
〔西山〕在北京西郊,属太行山支脉。
〔玉河〕源出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里而至此桥下,环流紫禁城,入大通河。
〔罗纹纸〕质地轻软带有椒眼状花纹的纸。
〔张盖〕张开的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御雨之具。
〔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
〔黄思立〕即黄大节,字斯立,一作思立,号无净,信丰(今属江西)人,明万历十四年
〔进士,时任太常寺博士。
〔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字中郎。
〔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元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
〔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当地有民谣说〕“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这里犹言“心愿”。
〔分韵各赋一诗〕作诗规定韵字,各人分拈,依字为韵。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