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楚人养狙》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刘基)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楚人养狙
明代-刘基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楚人养狙》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
    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猴率领(其它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
    或不给,则加鞭箠焉。
    如果猕猴不给狙公,狙公就生气地鞭打它们。
    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猴子们都害怕,却不敢违背。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
      有一天,有只小猴问众猴说:“
    山之果,公所树与?”
    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的吗?”
    曰:“
    众猴说:“
    否也,天生也。”
    不对,(果实)是天生的。”
    曰:“
    又问:“
    非公不得而取与?”
    没有狙公的同意(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曰:“
    众猴说:“
    否也,皆得而取也。”
    不对,谁都能去采。”
    曰:“
    又问:“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
    言未既,众狙皆寤。
    话还没有说完,猴子们全醒悟了。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舍弃狙公,不再回来。
    狙公卒馁而死。
    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曰:“
      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没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吗?
    惟其昏而未觉也。
    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
    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

    注释

    〔狙(jū)〕猕猴。
    〔部分〕部署分配。此处指分派。
    〔之〕到。
    〔求〕寻找。此指采摘。
    〔赋〕征收。
    〔什一〕十分之一。
    〔或〕有的(猴子)。
    〔箠(chuí)〕用鞭打,名词作动词。
    〔畏苦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
    〔树〕种植。
    〔与〕同“欤”,吗。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假〕借用,借助。
    〔为之役〕被他奴役。
    〔既〕完。
    〔寤〕同“悟”,领悟到。
    〔其〕那个。
    〔相与〕一起。
    〔俟(sì)〕等候。
    〔柙(xiá)〕关兽的木笼。
    〔卒〕终于。
    〔馁(něi)〕饥饿。
    〔郁离子〕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
    〔术〕权术。
    〔道揆(kuí)〕道德准则。

      图片版
      楚人养狙

      刘基(元末明初)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

      刘基相关作品
      赵人养猫-刘基(元末明初)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

      畦桑词-刘基(元末明初)

      编竹为篱更栽剌,高门大写畦桑字。 县官要备六事忙,村村巷巷催畦桑。 桑畦有增不...

      工之侨献琴-刘基(元末明初)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尚节亭记-刘基(元末明初)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

      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明代)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