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的原文打印版三十六计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明代-三十六计

  【原典】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题记: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全文注音拼音版
    注释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
    〔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图片版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明代)

      暂无
      三十六计相关作品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按语】   ...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按语】  ...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按语】   水沸者...

      第十计·笑里藏刀-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