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第二计·围魏救赵》的原文打印版三十六计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第二计·围魏救赵
明代-三十六计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膑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题记: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释义】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浅解】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膑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第二计·围魏救赵》全文注音拼音版
    注释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
    〔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图片版
      第二计·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明代)

      暂无
      三十六计相关作品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按语】   ...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按语】  ...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按语】   水沸者...

      第十计·笑里藏刀-三十六计(明代)

        【原典】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