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王冕者,诸暨人。
王冕是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他)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跑到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已,辄默记。
听完就默默地背诵。
暮归,亡其牛。
(他)黄昏回去的时候,却丢失了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有人牵着牛过来责备牛践踏田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事后(王冕)还是这样。
母曰:“
(王冕的)母亲说:“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儿子像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听任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于是王冕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他)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拿着书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恐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却)心神安适得好像没看见(佛像)。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安阳的韩性听说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
学遂为通儒。
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大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韩性死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就接来母亲到越城养老。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久了,母亲就考虑还乡,王冕就买牛车用车载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和衣服跟随在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乡里的小孩竞相围在道路旁笑他,王冕也跟着笑。
。
〔牧〕放牧畜牲。
〔垄〕田埂。
〔窃〕偷偷地,暗中。
〔学舍〕学堂。
〔或〕有人。
〔蹊〕践踏。
〔此〕代词,指读书。
〔曷〕通“何”,为什么。
〔潜〕暗暗地,悄悄地。
〔佛〕指佛像。
〔策〕通“册”。
〔执策〕拿着书。
〔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韩性〕绍兴人,元代大学者。
〔录〕收。
〔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已而复如初〕不久,又像原先那样。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王冕从此以后,离开了家,寄居在寺庙里住了。
〔命〕命令。
〔亡〕丢失。
〔其〕代词,指“他”。
〔去〕离开。
〔异〕感到惊异。
〔或〕有人。
〔旦〕天亮。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
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