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虽然善于捉老鼠,但还会捉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几乎没有了。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十分担心,对他父亲说:
盍去诸?”
为何不把猫赶走呢?
其父曰:“
他父亲说:
是非若所知也。
这你不会懂的。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
我们怕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啃)穿我的墙壁,损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没有鸡,只要不吃鸡就罢了,这距离我们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何要赶走猫呢?
于:在。
善:善于,擅长。
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
其子患之(患):忧虑。
乞:向人讨,请求。
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
予:给。
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
诸:“之乎”的合音。
弗:不
是:这
若:你。
穿:穿透,穿过。
远:表示距离。
垣墉:墙壁。 垣:墙
耳:语气词。
病:害处。
去:距离。
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已耳:罢了。
“吾将饥寒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 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