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有一个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他把桐木砍下来,做了一把琴,并装上琴弦试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金玉相击般动听。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他觉得这把琴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太常寺的主管人。
使国工视之,曰:“
主管人请来优秀的乐师鉴定,乐师却说:“
弗古。”
这不是古琴。”
还之。
于是,琴被退了回来。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找到漆匠商量,在琴身上画了一些残破不全的花纹;
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又找来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了一些古代的纹饰。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然后,他把琴装进匣子,埋在泥土里,过了一年,他挖出琴,抱着它来到集市上。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一位达官贵人在集市上看到了这把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下,随后将它献给了朝廷。
乐官传视,皆曰:“
乐官们互相传看,纷纷赞叹道:“
希世之珍也。”
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闻之,叹曰:“
工之侨听说了这件事,感叹道:“
悲哉世也!
这个社会真是太可悲了!
岂独一琴哉?
难道仅仅是一把琴的问题吗?
莫不然矣!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啊!
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世上的事大抵都是这样,如果不早做打算,恐怕会和这国家一起走向衰亡了!”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于是,他离开了家乡,去了宕冥附近的山中,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
〔斫〕砍削。
〔使〕让。
〔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鼓,打鼓;这里指弹奏。
〔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贵人,大官。
〔稀世〕世上少有。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
〔谋〕谋划。
〔莫〕没有什么。
〔期(ji)年〕第二年。
〔易〕换,交易。
〔诸〕兼词,之于。
〔传视〕大家传地看着。
〔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独〕只。
〔图〕打算,计谋。
〔美〕好。
〔适〕到……去。
〔弗〕不莫不然矣。
〔然〕如此。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