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王世贞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
    予未敢以为信也。
    不过,我却不敢完全赞同。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来欺骗赵国,并借此索要和氏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说秦国想骗取和氏璧确实是事实,但这并不是为了借此窥探赵国。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
    赵国如果明白秦国的真实意图,就可以选择不给,如果不明白,那就给了也无妨。
    得其情而弗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明白了秦国的意图却因为害怕而给,那就是软弱,明白了却不害怕,就可以选择不给。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这件事其实很简单,用两句话就能解决,何必既害怕秦国又去激怒秦国呢?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再说,秦国想要得到这块璧,赵国不给,双方本来都没有什么对错可言。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
    如果赵国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理亏;
    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如果秦国给了城池,而赵国却把璧拿了回来,那就是赵国理亏了。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
    要想让秦国理亏,不如干脆放弃这块璧。
    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如果害怕失去璧,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别给。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秦王已经按照地图划定了城池,还设下了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之后才接受和氏璧,这表明他不得不兑现承诺。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
    如果秦王接受了璧却不给城池,蔺相如完全可以站出来质问他:“
    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我早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池的。
    夫璧非赵璧乎?
    这块璧本来就是赵国的东西。
    而十五城秦宝也。
    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珍宝。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现在假如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抛弃了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里的百姓都会怨恨大王,说我们被像小草一样抛弃了。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大王不给城池,却骗走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而在天下人面前失信,那我请求死在这里,以此证明大王的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这样,秦王未必不会归还璧。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但当时为什么偏偏要派手下人带着璧逃跑,反倒让秦国站在了理直气壮的一方呢?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彻底断绝关系。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假如秦王发怒,在街市上杀了蔺相如,再派武安君率领十万大军逼近邯郸,追问璧的下落以及赵国的失信行为,那么第一次胜利就能让蔺相如灭族,第二次胜利后璧最终还是会落到秦国手里。
      吾故曰:
      所以我认为: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蔺相如能保全这块璧,完全是靠上天的庇佑。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至于他在渑池强硬对付秦国,在国内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廉颇,那是他的策略越来越成熟的表现。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所以说赵国之所以能够得以保全,的确是上天在偏爱它啊!

    注释

    〔完璧〕指完璧归赵。完,保全。璧,美玉,即和氏璧。
    〔九宾〕即《周礼》九仪,是一种隆重的礼仪。宾指摈(傧)相,由摈者九人以次传呼,接引上殿。
    〔斋〕斋戒,古人在举行祭祀或隆重典礼之前,清心洁身,表示恭敬。
    〔绐〕欺骗,欺诈。
    〔令〕假如。
    〔僇〕通“戮”。
    〔武安君〕名白起,秦国大将。
    〔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劲渑池〕赵惠文王二十年(前二七八年),秦昭襄王邀请赵惠文王在渑池(今属河南)会盟,秦君臣几次侮辱赵王,都遭到蔺相如的还击。
    〔柔廉颇〕蔺相如由于几次立功,被拜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见到蔺相如一定要辱骂,而蔺相如考虑到赵国的利益,屡次回避退让。后来廉颇深受感动,负荆请罪。

      图片版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明代)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

      王世贞相关作品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明代)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

      梦中得“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明代)

      化人宫中百事无,道书一卷酒一壶; 枝头黄乌听作曲,西山白云看作图。 朝爱朝暾上...

      忆江南·歌起处-王世贞(明代)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

      登太白楼-王世贞(明代)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

      送内弟魏生还里-王世贞(明代)

      莫以齐门铗,悲歌尽日弹。 醉君桑落酒,不敌郡斋寒。 骨肉他乡别,干戈远道心。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