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题记:
这篇文章的具体写作时间已难于确考,从行文口气判断,大约写于归有光四五十岁之间,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间。沧浪亭在今苏州市南三元坊附近,是江南现存最久的古园林之一。在宋庆历年间,文学家苏舜钦因贬官来苏州,临水筑亭,名之曰“沧浪”,并写有一篇《沧浪亭记》。至明嘉靖间,有僧人文瑛来此重建沧浪亭,并求归有光写文作记,于是有了这篇散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那里四周都被水环绕,原本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文瑛多次请我写一篇《沧浪亭记》,他说:“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以前苏子美的《沧浪亭记》,写的是亭子的美景。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您就帮我记录一下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余曰:
我说:
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从前吴越建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西南修建了一座园子。
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他的亲戚孙承佑,也在旁边建了一座园子。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座园子还没有荒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最早是苏子美在园子里建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这就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变化过程。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大云庵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年了,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样修复了沧浪亭。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这就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变化过程。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历史不断变迁,朝代更替无常。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望浩瀚的五湖和苍翠的群山,那是太伯、虞仲建立国家的地方,也是阖闾、夫差争夺的目标,更是子胥、文种、范蠡谋划大事的舞台,可如今一切都已烟消云散。
庵与亭何为者哉?
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衰,又算得了什么呢?
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即便如此,钱镠趁着天下动乱,占据了吴越,国力强盛,传了四代。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他的子孙和亲戚,借着权势挥霍无度,大肆兴建宫殿馆舍和园林,风光一时。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而苏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们如此看重。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由此可见,士人要想名垂千古,不与吴越一起迅速湮灭,是有原因的。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文瑛喜欢读书,热爱写诗,经常和我们一起郊游,我们称他为沧浪僧。
[1]浮图:僧人。
[2]苏子美:苏舜钦,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后移居开封。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因故除名,隐居苏州,建沧浪亭。今集中有《沧浪亭记》。
[3]吴越:五代十国之一,钱镠所建立,占有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传五主。
[4]广陵王:钱元璙,字德辉,钱镠子。曾为苏州刺史。元瓘时进检校太师中书令。后封广陵郡王。
[5]孙承祐:钱塘人。吴越主钱俶纳其姊为妃,因擢处要职,曾为中吴军节度使。后随钱俶归宋。
[6]淮海纳士:指吴越国主钱俶献其地于宋。
[7]姑苏之台:姑苏台,在今苏州城西南。据传是春秋末期由吴王阖闾、夫差两代君主所建,工程浩大。越灭吴,被焚毁。
[8]五湖:这里指太湖。
[9]太伯:周先祖太王长子,相传太王欲传位给季历,他和弟弟仲雍避居江南,开发吴地,为吴国的始祖。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虞仲:即仲雍。
[10]阖闾:一作阖庐,即姬光。他派专诸刺杀吴王璙,代立为王,屡败楚兵,曾攻入楚都郡。后为越王勾践战败。夫差:吴王阖闾之子。继位后,誓报父仇。在夫椒大败越兵,后又被越王勾践所攻灭。
[11]子胥: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种:文种,越国大夫。蠡:范蠡,越国大夫,他们都是春秋末吴越争霸的主要人物。
[12]澌(sī)然:灭尽的样子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
归有光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