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推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在数千里之外,时常收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长久以来的思念之情,这已经让我感到非常幸运了。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没想到您还特意赠送礼物,这让我拿什么来报答呢?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非常诚恳,可以看出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也可以知道我的父亲一定也非常想念您老人家。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至于您在信中用“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匹配”这样的话来教导我,这正是我深有体会的。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
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称,这一点我自己也很清楚。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至于无法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问题,在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
那么,看看当今社会所谓的“上下信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有些人为求见权贵,从早到晚骑马赶到权贵家门口恭候。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守门人故意刁难不让进,他就满脸堆笑,低声下气,甚至把袖子里藏着的钱悄悄塞给守门人。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
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通报后,主人却不马上出来接见。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他只能站在马棚里,和仆人、马匹待在一起,臭气熏得衣服都变了味,即使又饿又冷或闷热难耐,他也不敢离开。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
一直到傍晚,那个收了钱的守门人才出来说:“
相公倦,谢客矣!
相公累了,今天不见客。
客请明日来!
请明天再来吧。”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推门;
晚上披着衣服坐着等天亮,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马赶到相府门口。
门者怒曰:
守门人不耐烦地问:“
为谁?
是谁?”
则曰:
他赔着笑脸回答:“
昨日之客来。
昨天来的客人。”
则又怒曰:
守门人更加不耐烦地说:“
何客之勤也?
你怎么这么勤快!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难道相公这时候能见你吗?”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
他心里虽然羞愧,但只好忍住气对守门人说:“
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没办法,麻烦您让我进去吧!”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守门人再次收了他的钱,才放他进去。
又立向所立厩中。
他还是站在原来的马棚里等着。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幸好主人终于出来了,坐在客厅上朝南的位置,召他进去见面,他慌慌张张跑上前,拜伏在台阶下。
主者曰:
主人说:“
进!
进来!”
则再拜,故迟不起;
他就连连磕头,故意迟迟不起身。
起则上所上寿金。
起身之后,他献上金银作为见面礼。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人假装推辞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主人仍然坚决不收,他就继续恳求,直到主人示意手下人收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
他又连连磕头,故意拖延时间不起身。
起则五六揖始出。
最后再作五六个揖才退出来。
出揖门者曰:
出来后,他对守门人拱手道谢:“
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多亏您关照,下次再来,请别为难我。”
门者答揖。
守门人回了个礼。
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他便高高兴兴地跑出去,在路上碰到熟人,他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说:“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对我很好,很好!”
且虚言状。
还编造一番受到接待的细节。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那些认识他的朋友听了,也心生敬畏,觉得他真受相公器重。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相公偶尔对别人说:“
某也贤!
某人不错。
某也贤!
某人不错。”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听到这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纷纷称赞他。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这就是所谓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认为我能做这样的事吗?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对于前面提到的那种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比如伏日、腊日送个名帖外,一年到头都不去打扰。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有时经过他们的门口,我也捂着耳朵、闭着眼睛,快马加鞭地冲过去,好像后面有人追赶一样,这就是我狭隘的心胸,因此常常不被上司喜欢(不受长官赏识),而我却更加不在意了。
每大言曰:
我经常发表一些高谈阔论:“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人生的际遇都是命运安排的,我只守住自己的本分罢了!”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您老人家听了这些话,或许不会嫌我太过迂腐吧!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家乡多次遭遇灾祸,难免触动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愁绪。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让我感到悲伤并有所感触。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上天赋予您的才德是优厚的,别说您不愿意轻易放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更好的时机吧!
〔长者〕年纪大的长辈,这里指刘一丈。
〔馈遗〕赠送。
〔不才〕自谦之辞,意谓不成才的人。
〔孚〕信任。
〔夫〕发语词。
〔策马〕用鞭子赶马。
〔权者〕当权的要人。
〔私〕用作动词,私下贿赂的意思。
〔刺〕谒见时用的名片。
〔相公〕对宰相的一种称呼。这里指权贵。
〔盥栉〕洗脸和梳头。
〔向〕以前。
〔南面〕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
〔匍匐〕趴下。
〔拜〕行礼。旧时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上寿金〕奉献金银以为祝寿进见之礼。
〔揖〕作揖。
〔官人〕这里是对守门人的敬称。
〔岁时伏腊〕指一年中逢年过节的日子。岁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叫做四时。伏腊,夏天的伏日和冬天的腊日。
〔褊衷〕狭隘的心胸。
〔长吏〕长官。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
并马出春城,摇鞭一相语。 杨柳遍西湖,应从何处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