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
古时教学,闾中有塾,党中有庠。
术有序,国有学。
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
记曰:“
古书上说:“
蛾子时术之。”
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
其此之谓乎!
应该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⑴本节选自《学记》。
⑵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
(3)党:五百户为党。庠(xiang):设在党中的学校。
⑷术(sui):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
(5)国:京城。学:大学。
(6)比年:每年。
(7)中年:每隔一年。
(8)离经:给经书断句。
(9)小成:小有成就。
(10)大成:大有成就。
(11)说:同“悦”。
(12)怀:向往。
(13)记:记言记得事的书。
(14)蛾(yǐ)子:小蚂蚁。术:学习。
(15)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其:表示推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