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哀公问政。
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好政事。
子曰:“
孔子说:“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文王武王的政令,都写在木板竹简上。
其人存,则其政举;
像他们那样有贤臣,政令就会得到贯彻施行,没有贤臣,政令就会消失。
其人亡,则其政息。
以人立政,政治就会迅速清明。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这就像用沃土植树,树木会迅速生长。
夫政也者,蒲卢也。
这政事啊,就好像是蒲苇。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因此,治理政事取决于贤臣,贤臣的获得取决于明君的修德养性,修养德行取决于遵循天下的大道,遵循天下大道取决于仁爱之心。
仁者,人也。
所谓仁,就是人。
亲亲为大;
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义者宜也。
所谓义,就是相宜。
尊贤为大。
尊重贤臣是最大的义。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亲爱亲人时的亲疏之分,尊重贤臣时的等级划分,是从礼制中产生出来的。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人民就不可能治理好了。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因此,君子不能不修德养性。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想要修德养性,不能不侍奉亲人。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想要侍奉亲人,不能不知贤善用,想要知贤善用,不能不知道天理。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普天下的大道有五种,实践大道的美德有三种。
曰:
有说: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这五项是天下的大道。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智慧仁爱英勇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实践大道的道理是同样的。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有的人生来就通晓大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通晓大道,有的人经历过困惑后才通晓大道,他们最终通晓大道,这是同样的。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有的人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有的人凭着利害关系去实行大道,有的人勉强去实行大道,最终成功的时候是一样的。”
子曰:“
孔子又说:“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
治理天下国家大凡有九条准则,分别是:
修身也。
修养德行。
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
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贴众臣。
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爱民如子招集各种工匠优待边远异族安抚四方的诸侯。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修养德行,大道就能够顺利实行,尊重贤人就不会被迷惑,亲爱亲族,父兄弟就不会抱怨,敬重大臣,处事就不会恍惚不定,体贴众臣,士就会以重礼相报,爱民如子,百姓就会勤奋努力,招集各种工匠,财富用度就充足,优待边远异族,四方就会归顺,安抚各诸侯,普天下就会敬畏。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
清心寡欲,服饰端正,无礼的事不做。
所以修身也;
这是修养德行的方法;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摒弃谗言,远离美色,轻视财物重视德行,这是勉励贤人的方法;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尊崇亲族的地位,重赐他们俸禄,与亲族有共同的爱和恨,这是尽力亲爱亲族的方法。
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为大臣多设下官以供任用,这是鼓励大臣的方法。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以忠诚信实最重俸禄相待,这是勉励士的方法;
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根据节令使役,赋税微薄,这是鼓励百姓的方法。
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日日访视,月月考查,赠送给他们的粮食与他们的工作相称,这是鼓励工匠的方法;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盛情相迎,热情相送,奖励有才干的,同情才干不足的,这是优待边远异族的方法。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承续中断的家庭世系,复兴没落的国家,整治混乱,解救危难。
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定期朝见聘问,赠礼丰厚,纳贡微薄,这是安抚诸侯的方法。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尽管治理天下国家共有这九条准则,但实行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凡事有预谋就会成功,没有预谋就会失败。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说话事先想好就不会语塞,做事事先想好就不会感到困难,行动之前事先想好就不会内心不安,法则事先想好就不会陷入绝境。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就治理不好。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途径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途径的,不顺从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顺从父母是有途径的,自己心不诚就不能顺从父母。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心诚是有途径的,不知晓善就不能心诚。
诚者,天之道也;
诚实是上天的法则。
诚之者,人之道也。
做到诚实是人的法则。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实,不必努力就能达到,不必思考就能获得,从容不迫地达到天道法则,这就是圣人。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做到诚实,就是选择善并坚持做到它。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实地实践。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要么就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不中止。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要么就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不中止。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要么就不思考,思考了不懂得就不中止。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要么就不辨别,辨别了不分明就不中止。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要么就不实行,实行了但不够忠实就不中止。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别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别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
果能此道矣。
如果真能这样做。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