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高帝求贤诏》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班固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高帝求贤诏
东汉-班固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高帝求贤诏》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听说古代圣王没有谁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谁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依靠贤人成就功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现在天下贤人有智慧有才能,难道只有古代才有这样的人吗?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担忧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贤士从什么途径进身呢?
    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现在我靠上天神灵和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统一全国成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希望长久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宗庙到无穷。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和我共同治理天下,可以吗?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贤士大夫们肯同我共事的,我能够使他贵显。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把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酂侯,相国酂侯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各郡太守,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推举,发觉后要免除他的官。
    年老癃病,勿遣。
    年老而体弱多病的,不要送来。

    注释

    〔周文〕周文王,姓姬,名昌。原是商朝末年的一个诸侯,后在姜尚的帮助下吞并了许多小国,扩大统治范围,为其子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伯〕通“霸”,诸侯联盟的首领。
    〔桓〕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特〕只。
    〔士〕指知识分子。下文“士大夫”指官僚阶层。
    〔奚由〕从何,通过什么途径。
    〔亡〕通“无”。
    〔御史大夫〕汉朝中枢机构的最高长官之一。协助相国,掌管机要文书和监察事务。
    〔昌〕人名,姓周。
    〔下〕下达。
    〔相国〕即丞相,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
    〔酂侯〕指萧何。
    〔御史中执法〕又称御史中丞。地位仅次于御史大夫。
    〔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意〕美好的名声。
    〔称〕相副。
    〔明德〕美德。
    〔署〕题写。
    〔行〕事迹。
    〔义〕通“仪”,像貌。
    〔年〕年龄。
    〔癃〕腰部弯曲背部隆起。这里泛指残疾。

      图片版
      高帝求贤诏

      班固(东汉)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

      班固相关作品
      西都赋-班固(东汉)

        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缀而弗康,...

      东都赋-班固(东汉)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

      高帝求贤诏-班固(东汉)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

      苏武传节选-班固(东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离骚序-班固(东汉)

        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