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
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
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寡人听说: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
以告舅犯。
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舅犯曰:“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子犯。
孺子其辞焉。
舅舅子犯说:“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年轻人还是推辞吧。
父死之谓何?
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
孺子其辞焉!”
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
公子重耳对客曰:“
年轻人还是推辞吧。”
君惠吊亡臣重耳。
公子重耳(便)对(秦国的)客人说:“
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
父死之谓何?
(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
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来慰问我)的情义啊?”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来的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跟秦国来的客人)私下交谈。
穆公曰:“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穆公。
仁夫公子重耳!
穆公说:“
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仁人啊,公子重耳!
哭而起,则爱父也。
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已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
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
〔吊〕致吊唁
〔恒〕经常
〔斯〕此,这
〔俨然〕俨读音yǎ
〔说〕解释
〔惠〕施予恩惠
〔丧〕流亡在外
〔或〕表疑问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sǎ
〔后〕后嗣,继承人。根据古时候的丧礼,先稽颡而后拜,那是继承人答谢客人的敬礼。
〔远〕避开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