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王孟-诗人合称(并称)大全
王孟,指王维和孟浩然。王维(699-759),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1)王维-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孟浩然-唐代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89或691—約740
唐襄州襄陽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京師,應進士不第。曾于太學賦詩,一座傾服。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出為荊州長史,辟為從事,未幾,返鄉。后王昌齡過襄陽,訪之,相見甚歡,食鮮疽發而卒。工詩,善寫山水景色,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有集。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